對于電商經濟這塊香餑餑,抖音終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8 月 21 日,有媒體報道稱,抖音已與淘寶簽訂新一輪年框合作,包括廣告和電商兩個部分,整體合作規模超過去年。
有資料顯示,去年6月,抖音曾與淘寶簽訂包括60億元廣告和10億元傭金在內的年度框架協議,而伴隨淘寶與抖音2019年的合作期限將盡,雙方"分手"的傳聞不脛而走。如今,隨著新年框協議的簽訂,似乎這一"分手"傳聞也不攻自破了。
但與此同時,抖音也正在逐步加強對直播電商的管控力度。8月17日,抖音發布公告指出,自8月20日零時起,對源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商品鏈接,平臺將對直播帶貨任務收取20% 的服務費;抖音小店鏈接則僅收5%。
顯而易見,這些密集的動作背后,其實是抖音正在嘗試剝離對外鏈的依賴,全面"抖音小店"化,推進抖音內部的電商流量閉環。所以,盡管抖音與淘寶仍是合作伙伴,但已經是"貌合神離"了。
電商紅利下的誘惑:抖音拒做"工具人"
一直以來,抖音電商似乎不甘于只做第三方電商的引流工具。
早在 2018 年,抖音就開始為部分內測賬號接入購物車功能,用戶點擊購物車后會出現商品信息,隨即進入相關淘寶頁面。到該年年底,已經有超6萬明星、達人、企業藍V賬號開通購物車功能。
區別于淘寶、京東等更為直接的電商模式,彼時,抖音通過商家購買信息流廣告做單品銷售,根據點擊下單量收取廣告費用的模式曾一度被稱為"單頁電商"。
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抖音在電商方面的進展。根據資料顯示,2019 年淘寶直播電商GMV全年可達1800億元,快手電商全年預計達到 400-500 億元,而抖音電商全年預計僅有100億元。
而電商行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著抖音等短視頻直播平臺不斷向前邁進。另一方面,疫情也促使直播帶貨成為新的風口。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截止3月份國內電商直播規模已經達到4338億,預計2020年市場銷售總額超過9610億元。
在4月1日羅永浩抖音平臺的直播中,3小時帶貨的交易額突破1.1億。作為合作方的抖音,也越發感受到了電商行業的紅利。同時也越發堅定了抖音的野心:打造自有的電商平臺。
"自立門戶",任重而道遠
不過目前來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電商要成為淘寶、京東的競爭對手,目前感覺不太可能。
抖音博主小胡最近就嘗試了下抖音帶貨。
據他介紹,達人在抖音帶貨主要通過三種渠道,一是品牌主在巨量星圖直接下單,達人在平臺接單;二是達人通過商務渠道進行接單;三則是達人以探店方式進行自主發布。
在他看來,巨量星圖能保證從產品發布到費用結算的流程更正規。通過巨量星圖完成的品牌合作比較少,很大原因是因為他不經常刷抖音,很多時候訂單時間過了就失效了,有的需要與客戶進行二次溝通,另外,很多客戶也不是很熟悉星圖的操作模式,比較麻煩。
此外,短視頻出身的抖音,在電商行業遇到最大的難題在供應鏈上。對電商企業來說,掌握了成熟的供應鏈就等于掌握了利潤來源。并且完善的供應鏈系統,能夠在快速處理訂單的同時加快物流運送,縮短商品的循環周期,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比如電商行業的巨頭淘寶,其主營的sop模式已經十分成熟,商家在淘寶開店,貨物的供給、運送都由商家完成。而另一巨頭京東,以獨特的FBP模式占據物流服務的優勢,商家只需要在后臺操作,從倉儲到配送都由京東完成。
而對初入電商的抖音來說,"小店"模式閉合的生態鏈還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供應商管理、訂單處理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小店模式依舊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另外,大部分用戶還不習慣在短視頻平臺買東西,能否接受抖音小店的購買流程,也還不確定。這些都需要不斷的摸索和測試。不過從長遠來看,抖音發力電商有著較大的流量優勢,尤其是其TikTok的迅猛發展,甚至能夠助力國內商家將來殺入海外市場。不管怎么說,能夠跟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競爭,抖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