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5天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首個小長假。多項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消費加快復蘇,展現出我國市場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把五一期間我國消費市場的情況概括為“市場活躍、人氣明顯回升,線上消費大幅增長,商品消費亮點突出、實物消費穩步回暖、市場供應貨足價穩,消費市場總體呈現了快速回升的態勢”。
據商務部監測,5月1日-5日,重點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清明假期增長32.1%,呈現加速回升態勢。
疫情催生壯大了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線上新型消費,“五一”假期線上消費熱度不減,銷售進一步加快。全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6.3%,一些大型電商同比超過40%,“雙品網購節” 實現銷售額超過580億元。
王炳南介紹,各大電商平臺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優惠促銷活動,疊加各地發放的惠民消費券,舉辦專題促銷等舉措,銷售普遍快速增長,部分平臺銷售增速超過40%。
直播帶貨成為新熱點,“五一”期間,電商直播場次和直播商品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倍和4.7倍,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老字號”的直播專場,開展云逛吃、云探店等活動,擴大老字號品牌影響力,促進市場銷售快速回升。王炳南透露,“雙品網購節”期間,僅一個直播間就促成交易達到60萬單的生意,銷售額實現1.4億元。
汽車、家電等前期被抑制凍結的耐用消費品銷售明顯回升。“五一”期間,上海、重慶、浙江重點監測企業汽車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9.6%、28.5%和8.8%,一些電商平臺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1倍左右。
服務消費也在穩步回暖。住宿、餐飲等生活服務行業加快復商復市,市場銷售進一步回升。據有關機構監測,“五一”期間,全國餐飲、住宿行業消費復蘇指數比今年清明假期分別提升18.8和15個百分點,消費規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70%左右,比今年清明假期提升約20個百分點。
國內消費升級趨勢非常明顯。王炳南介紹,綠色、智能、健康類的商品銷售紅火,特色品牌商品受到熱捧,一些電商平臺OLED電視、除菌冰箱、母嬰洗衣機、凈水器等商品銷售同比增長3倍以上,一些平臺也與中華老字號這些商家聯合起來打造專供商品,銷售增長達到3倍左右。
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當下,國家通過一攬子的促進消費和經濟救助政策,提升居民收入、保就業,精準有效地提振消費,推動經濟全面回暖。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五一”消費形勢超出預期,這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包括全國所有省份均解除一級響應,帶動補償式消費增長;假日因素對消費提振產生積極作用;換季消費需求在短期內明顯釋放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第一財經表示,五一消費明顯回暖,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活力依然旺盛,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和數字工具的運用,加速了消費活力的釋放。
盤和林強調,還需著手收入分配改革,尤其是以收入分配改革的“獲得”,來引導人們的消費等行為,提前給大眾吃下一劑“安心丸”,如從強化再分配機制、動態調整“個稅起征點”、五險一金調整等方面入手,給予普通大眾確定性的預期以提升人們對未來收入的樂觀性,可以產生提前釋放消費需求的效果,讓居民敢消費、能消費、愿消費。從而推動消費升級,有效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平穩增長。